专访爱眼医院李雅娟医生:干眼症非小事,科学防治是关键——打破“绝症”误区,专家为您点亮“睛”彩世界

在数字化生活席卷而来的今天,无论是职场人士紧盯电脑屏幕,还是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抑或是老年人长时间观看电视,我们的双眼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种名为“干眼症”的眼表疾病,已从过去的“老年病”悄然演变为覆盖全年龄段的“时代病”。
        为此,本报记者特地走访了爱眼医院角膜与干眼专科的资深专家李雅娟主任,请她为我们揭开干眼症的神秘面纱,并指导公众如何进行科学防治。
      “干眼”不只是“缺水”,更可能是“缺油”在许多人的传统认知里,干眼症眼睛“缺水”。对此,李雅娟医生首先纠正了这一普遍误区。“很多人一觉得眼睛干涩,就立刻滴眼药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李医生解释道,“我们的眼球表面覆盖着一层非常精密的‘保护膜’——泪膜。健康的泪膜由‘水液层’、‘脂质层’和‘黏蛋白层’三层共同构成,它们分别扮演着补水、锁水和润湿的角色。其中,由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层’至关重要,它就像一杯水上的‘油封’,能有效防止水分过快蒸发。
       ”
李医生指出,临床上超过80%的干眼患者都属于“蒸发过强型”,其根源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锁水”的油脂分泌不足或质量下降。因此,干眼症的本质不单是‘缺水’,更多的是‘缺油’导致的‘留不住水’。盲目使用某些仅补水分的眼药水,可能治标不治本,甚至因药物中的防腐剂加重眼表损伤。症状多样,别把“干眼”当“疲劳”!
       除了干涩感,干眼症还有哪些典型症状?李雅娟医生列举了一系列容易被忽视的信号:
异物感、烧灼感: 总觉得眼里有沙子,或像有烟熏一样。畏光、视物模糊: 在光线稍强的地方就睁不开眼,视力短暂性下降,眨眼后才能清晰。
       眼红、眼痒、分泌物粘稠: 容易被误认为是结膜炎。 由于基础泪液不足,刺激性的反射性泪液分泌会突然增多,造成“动不动就流泪”的假象。眼睑沉重、疲劳: 阅读、驾驶或使用电子产品后,感觉眼睛极度疲累。“许多患者初期会把这些症状简单归咎于视疲劳,从而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李医生强调,“如果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者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就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科学的眼表综合分析,明确干眼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科学诊疗:精准分型是治愈的前提。
       在爱眼医院的中医眼科门诊,李雅娟医生会为每位患者进行一套全面的检查,包括泪液分泌测试、泪膜破裂时间、睑板腺形态及功能检查等。“只有明确了是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还是混合型,我们才能‘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李医生说,“治疗手段非常多样,绝非只有眼药水。例如,对于占主流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我们引入了睑板腺按摩、强脉冲光(IPL)治疗、重要熏蒸治疗等物理疗法,目的是疏通堵塞的‘油管’,恢复其正常分泌功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生活预防:给眼睛多一些关爱除了专业治疗,李雅娟医生也给出了实用的日常护眼建议:减少连续用眼: 遵循“20-20-20”法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向20英尺(约6米)外的远方眺望20秒。多眨眼,眨好眼: 专注于屏幕时,人的眨眼频率会不自觉地减少一半。要有意识地保持完整、频繁的眨眼动作。热敷眼部: 每天用40-45℃的温热毛巾或蒸汽眼罩热敷眼部10-15分钟,能有效融化睑板腺内凝固的油脂,促进其排出。改善环境湿度: 在干燥的空调或暖气房内,使用加湿器。合理饮食: 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等,有益于眼表健康。谨慎使用眼药水: 如需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李雅娟医生充满信心地表示:“干眼症虽然常见且顽固,但它绝不是‘不治之症’。通过科学的诊断、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患者积极的日常养护,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显著改善,重获明亮、舒适的眼健康。希望公众能提高认识,不再默默忍受,而是主动、科学地关爱自己的双眼。”
如果您正被眼干、眼涩等问题困扰,不妨前往爱眼医院中医专科门诊,让李雅娟主任和她的团队为您提供专业的帮助。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lgh.ydawanqu.cn/7772.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0月27日 下午2:45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午2:28

相关推荐